11/06/2021
香港愛滋病暴露後預防性投藥(PEP)
亦稱為愛滋病事後藥,是一種已知能於高危性行為或疑似接觸愛滋病病毒後能有效預防HIV感染的一種方法。
PEP的作用是於HIV病毒進入體內後,及時以高濃度的抗病毒藥物阻斷病毒進一步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阻止成為永久HIV感染。PEP只適用於並未受HIV感染的人士使用,如果HIV陽性病人(尤其是並不知道自己已受感染的人) 胡亂使用,當完成28天療程後停用藥物可引致病毒反彈,會增加病毒抗藥性的風險, 大大影響日後的治療成效。
PEP的有效性
除了只適用於HIV陰性人士外,開始PEP療程的時間亦十分重要,世界各地指引均表明PEP只會在疑似接觸病毒後72小時內有效,而且越早開始成效越大。每日定時服用一粒藥物並持續28天,能保持血液中抗病毒藥物的濃度,有效阻斷病毒複製並進入血液循環系統。[衛生防護中心]
研究顯示,病毒於入侵體內後會於進入點附近潛伏及開始繁殖,於疑似接觸病毒後七日內定時服藥是為重要。藥物會於七日後在病毒入侵點開始達致最佳濃度,抑制病毒複製並停止其擴散,持續28天後,絕大部份的HIV感染(99.96%)可以被成功預防。
PEP的安全性
總括來說, PEP藥物是安全有效的,一些人士會出現輕微的副作用包括疲倦、噁心、頭痛、嘔吐等,這些症狀都會隨着療程展開後開始消退,如果持續出現副作用,請立即與醫生聯絡。
服用PEP注意事項
服用期間應盡量避免進行性行為,如必須進行的話,請務必做好安全措施。另外服用期間請時刻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一旦出現不尋常症狀,必須盡快求醫。
愛滋病事後投藥(PEP)費用
PEP價錢:$12,880
價錢已包括:
- 醫生診斷費用(面診)
- 12項測試(第1日及第45日所需的檢測費用)
- 整個療程只需2次到訪,省時快捷
- 服藥前透過實驗室儀器進行HIV 1及2型 p24抗原抗體測試(14天空窗期),相比其他機構採用90天空窗期的HIV快速測試,空窗期更短,準確率更高,可大幅減少因不察覺HIV感染而進行療程所引致的後果(eg. HIV抗藥性問題) - 原廠28日藥物(每日一粒,吉他韋 Biktarvy®)。
PEP療程第1日(醫生諮詢+檢測+處方藥物)
- 醫生諮詢
- 28天PEP藥物(每日一粒, 如有需要)
- 愛滋病病毒p24抗原和抗體測試(14日空窗期)*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測試*
- 丙型肝炎抗體測試*
- 肝功能檢查
- 腎功能檢查
*國際指引:服用PEP療程前,必須進行愛滋病測試,以確保沒受感染。並進行乙型、丙型肝炎檢查以確認服用者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服藥。
PEP療程第45日(覆檢)
PEP的相關檢查資訊
根據世界各國指引,接受PEP療程前須要進行HIV測試及乙型、丙型肝炎檢查,因為藥物會有可能影響肝炎病毒,一但胡亂停藥,肝炎問題可急速惡化。另外肝腎功能衰弱的病人亦應小心服藥,所以展開療程前亦建議接受肝腎功能測試。
根據指引,病人應於完成藥物後(疑似接觸病毒後28日)及90日後進行HIV抗原抗體測試 (p24 Combo Test),完成測試後即可總結療程成效。研究顯示HIV RNA測試並不是PEP療程完成後兩周內的合適藥後測試,因為病毒(如有)被藥物抑制,停藥後病毒需要一至兩星期反彈,所以藥後HIV RNA測試並不能有效地檢測療程後的HIV感染。如堅持需要進行藥後的RNA測試,應於停藥後兩星期才可進行。
德立醫療的專業醫療團隊會根據國際指引, 為我們的病人於展開療程前進行必要的檢測,我們不貪多求快 、不求方便,如遇有任何問題,我們的團隊會即時與病人溝通聯絡並積極進行一齊必要的療程干預方案。 於德立醫療,我們的提供套餐式收費,一個價格包括醫生診金、測試費用及藥物費用,價格清晰透明並沒有任何隱藏費用,詳情可以以電郵或WhatsApp與我們職員聯絡。
PEP緊急聯絡詳情
電話:(852) 3708 1878
WhatsApp : 922 1234 6 (早上9時至零晨12時)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 : 9:30a.m. – 2:00p.m.
3:00p.m. - 6:30p.m.
星期六 : 9:30a.m. – 1:30p.m.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 休息
References:
-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after non-occup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IV. 2nd ed. Darlinghurst (AU): ASHM; 2016.
-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to Prevent HIV Infection. Elliot DeHaan, MD, Lead Author, on behalf of Medical Care Criteria Committee of the 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AIDS Institute (NYSDOH AI).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020 Jun.
- Kuhar, D. T., et al. (2013). Updated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s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ost exposure prophylaxis. 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 34(9), 875-892.
- Elliot DeHaan et. al.,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to Prevent HIV Infection, 2020
- Cardo DM, et al. A case-control study of HIV seroconversion in health care workers after percutaneous exposur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eedlestick Surveillance Group.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7;337(21):1485–90
- Thomas, R et al. (2015). Adherence to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and incidence of HIV seroconversion in a major North American cohort. PLoS One, 10(11), e0142534.